平視世界,習近平説中國的“勢”與“事”
為什麼習近平“兩會團組時間”頻講史?
外界關注到,今年全國兩會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兩會團組時間”裏頻頻講史論史感慨今昔,透露出濃濃的歷史感。 [詳細]
“站”在三江源 習近平釋中國之治的高與遠
7日下午,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以一個“重大責任”、一個“重大使命”對青海提出最新要求。 [詳細]
習近平兩會“算賬”,是一綠一紅的考量
5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內蒙古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次審議,生態治理問題再成焦點話題。 [詳細]
中共百年華誕 習近平為何強調不忘來時路?
習近平將歷史視為“最好的教科書”,多次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從1921到2021,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蹟”,在慶祝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習近平為何再次點題學好黨史這門必修課? [更多]
這場峯會,習近平為何兩次提及一條鐵路?
一條全長350公里的快速鐵路,在2月9日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峯會上,兩度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旨講話中“露面”。 [更多]
習近平眼中的“田徑賽”與“角鬥賽”
面向全球,習近平以自己熟悉的、超越國界的“體育語言”,和人們分享如何看當下、看未來。 [更多]
立足存量與增量,習近平指明反腐“知難而進”
通過開年的這一場重要會議可以發現,“存量”與“增量”成為“如何看”現階段反腐形勢的維度,“知難而進”則是百年大黨對反腐敗一刻不停地再次宣示。 [詳細]
珠峯測定新高程,習近平為何特意致信?
作為中尼兩國的界峯,珠峯是雙方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徵。
五中全會後首次頭腦風暴,習近平為何關注這個問題?
過去多年來,自主知識產權一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多邊峯會,習近平再示世界走出“至暗時刻”前進方向
中國以合作姿態參與全球抗疫,繼續為世界走出“至暗時刻”注入信心。